Olympic Review | 1924年巴黎奥运会和顾拜旦对法国持久的爱

0
506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萨马兰奇纪念馆

原文于2023年8月10日发布

作者:乔治·何瑟勒

第八届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现了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体育盛会的设想,而他的许多想法直至今日也仍然适用。 

1924年巴黎奥运会是顾拜旦最后的告别。这个极具影响力的大师,早在几年前就为自己的退场做好了准备。1921年,在他写给国际奥委会同事的一封信中,他公布了自己即将退休的这个悲痛的消息。

信中,顾拜旦请求同事们满足他最后一个愿望:“……请支持(我的)家乡巴黎……”,将192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授予他的出生地巴黎,同时将192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授予阿姆斯特丹

他知道,国际奥委会不会驳回这项特权。他可以在首都庆祝他历史性的奥运工作达到顶峰,而在他年仅12岁时就展示出对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30年前,顾拜旦在索邦大学(Sorbonne)发起了奥林匹克运动。正如他热爱奥林匹克,他更热爱法国。他不断书写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努力提升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上的地位,将奥林匹克话语和价值观置于核心位置。

同时他盛赞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成功,因而在19世纪80年代,二十多岁的顾拜旦将他可观的智慧和才能用于应对法国教育改革

事实上,他复兴现代奥运会的初衷是希望奥运会能为他的祖国带来荣光。1909年,他回想到德国在1874年至1880年的古奥林匹亚挖掘活动,他写道:

在古代历史上,没有什么比奥林匹亚更能引起我的思考了。这个梦幻之城……它的柱廊和门廊不断地出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的脑海中。德国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迹,为什么法国不能重现它的辉煌呢?

1915年,52岁的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从巴黎搬到了更为安全的中立城市瑞士洛桑。似乎是为了强调晚年的他依旧保有对法国的热爱,国际奥委会总部搬离后,他放下了统辖奥运会的职责,穿上了法国军队的制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卫了他的国家。

因为年纪太大,顾拜旦无法走上前线,因此他在战争部的宣传部门工作,主要任务是在法国各省巡回演讲激发人民的团结精神。尽管顾拜旦复兴了一场促进世界和平的体育赛事,但在法国问题上,他无法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

1924年6月,他回到巴黎,为自己的奥运生涯画上了辉煌的一笔,他的内心充满激情,他的脑海里满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和他将要留下的东西。

带着一个爱国者的自豪,他相信巴黎——这个无可争议的世界文化之都——将在他毕生的事业中烙下不朽的印记。他坚信巴黎将保证他通过体育促进友谊与和平的全球运动将在国际日程上永久占有一席之地。

1920年,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他在安特卫普(比利时)复兴了奥运会,但当时的奥运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军事色彩。因此他将希望寄托于巴黎,希望巴黎能将奥运会的竞技性文化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远超前六届奥运会,最终实现他的非凡愿景。

所有迹象都表明他不会失望。开幕式最终定于7月5日举行,来自45个国家的代表队在新的奥运村安顿下来。奥运村是法国的一项创新,象征奥运会寻求的是世界团结。创纪录的有308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包括135名女运动员。

但在运动会开始之前,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地召开了奥运会创立30周年纪念日庆典。索邦大学荣誉法庭人头攒动,顾拜旦和他的国际奥委会同事们在此迎接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新总统——加斯东·杜梅格。加斯东·杜梅格刚上任10天,是共和国的第十三位总统,却是第一位新教徒总统。

为了表达对主办城市和国家的感谢,顾拜旦送给杜梅格一个小盒子,盒中装有两枚金牌:第一枚来自30年前,印有“1894年6月23日,巴黎国际大会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的字样;第二枚纪念了当天的活动,印有“1924年6月23日,各国齐聚于此,庆祝奥林匹克主义复兴30周年”的字样。

当晚,总统杜梅格在爱丽舍宫(Élysée Palace)设宴款待顾拜旦和国际奥委会成员们,代表官方赞赏了奥林匹克运动并向其致敬。

几天后,市议会主席和塞纳省行政长官在市政厅举办了一场招待会,顾拜旦在会上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感谢巴黎将奥运会推向新的高度,同时告诉人们,无论未来发生什么,他都将继续这项关乎全球的伟大事业,“……体育运动就像大海一样有起有伏,”但是“……由于体育运动国际化,我们可以期待这一盛会永不终止,如果它在某一时刻衰落,也会在另一时刻复兴。”

然后,他高喊着“巴黎万岁”结束了他的演讲。

巴黎奥运会一开始,赛事的质量就极为夺目。美国游泳运动员约翰尼·韦斯默勒(Johnny Weissmuller)在100米游泳比赛中打破了奥运会纪录,他之后以泰山的形象在好莱坞声名鹊起。韦斯默勒击败了来自夏威夷的杜克·卡哈纳莫库(Duke Kahanamoku),而后者曾蝉联上两届奥运会冠军称号。

巴黎奥运会还展示出帕沃·鲁米(Paavo Nurmi)的跑步才华,他在随后的奥运生涯中赢得了9枚金牌。参赛者还包括电影《烈火战车》的原型埃里克·利德尔(Eric Liddell)和哈罗德·亚伯拉罕斯(Harold Abrahams)。

尽管顾拜旦曾公开反对女性参加奥运会,但他也未曾阻止。在他担任主席期间,参加奥运会的女性人数增加了六倍,继而在巴黎奥运会达到了新高峰。仿佛是为了庆祝,顾拜旦曾带他的外甥克里斯蒂安·德·纳瓦塞尔(Christian de Navacelle)和侄女玛丽·马塞勒·德·顾拜旦(Marie-Marcelle de Coubertin)观看女子网球赛。在这场比赛中18岁的美国小将海伦·威尔斯(Helen Wills)击败了法国冠军朱莉·弗拉斯托(Julie Vlasto),最终获得了金牌,其后她又八次获得温布尔登网球赛冠军,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体育明星

尽管在奥运会筹备过程中,顾拜旦与法国体育官员在幕后有过多次交锋。但毫无疑问的是,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标志着革新。同时,也是通过家乡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彩赛事,巴黎奥运会也标志着顾拜旦时代的结束。一年后,在(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大会上,顾拜旦男爵登上主席台,强烈恳求他的同事们在其卸任后继续他的事业。

在那次告别中,顾拜旦充满了感激之情,但他也提醒他的同事们关注那些未来的风险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告诫人们注意维护运动会的普遍性,“无需再次提醒,奥运会不是任何国家或任何特定种族的财产,也不能被任何集团所垄断。它是全球性的。必须允许所有的人参加,无需争辩,就像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必须被平等对待一样,而这也无需考虑公众的意见变化。”

时至今日,他的这番话仍然具有道德意义,反映了奥林匹克理想的永恒性。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法国和巴黎都拥有展现这一理想的最佳条件。

来源:奥林匹克运动官方出版物

转载自公众号:萨马兰奇纪念馆

萨马兰奇纪念馆英文翻译:周涵

责任编辑:魏思盟

文章用于公益文化宣传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END-

知识产权声明

图片来源:奥林匹克运动官方出版物

排版|莫非工作室

排版审核|韩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