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健:敬畏高温马

0
677

跑马的理想温度在5-15摄氏度之间,如果跑马时温度在这之上,必要的预防措施是降低风险的关键,但最重要的还是对比赛温度的敬畏。

高温马拉开序幕

(图片来源:波士顿马拉松官方社交媒体)

2017波士顿马拉松 结束第二天,在《波士顿环球报》上刊登了赛会消息,医疗负责人说,由于波士顿当天高温达到27摄氏度,使得这届波马接受医疗救助的人数比以往增加了6-8%,达到了2596人。其中,终点处有22人出现了极度紧急的暑热症状,赛道沿途有15人。

比赛当日,竞速轮椅选手第一波出发,出发时温度18.3度,湿度65.1%。而大众选手在10:00开跑时,温度已在20摄氏度以上。而波士顿马拉松历年起跑的平均温度是7-10摄氏度,终点的平均温度是21-24摄氏度。

(图片来源:搜狐体育)

时隔两周,第13届全运会马拉松在天津举行,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四川刚妹终点最后700米不断摔倒爬起最终爬过终点的场景。这一天,天津的气温为17-33摄氏度,而8:00大众选手开跑时温度已达23度以上。

 

比赛适宜温度:5-15摄氏度

国际田联2014年发布的《路跑赛事组织指南》中建议,快速跑步的理想气温大概在5-15摄氏度之间。

( 图片来源:纽约路跑协会进阶班培训现场)

纽约路跑协会在橙光线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课程中讲到,美国现在比较普遍使用的是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主要用于高温作业分级),这个指标综合了温度、湿度、热辐射、风力四个影响,在路跑赛事中,用以持续监测赛道环境的热强度。 因此,仅关注温度一个指标是不够的。

2017厦马当天温度是16-25摄氏度,看似尚且不错的温度差,然而,厦门的日照时间非常长,早8:00开跑时,温度已经是25摄氏度,而且热辐射非常强烈,有跑友称,这是一个“坑爹”的温度。4月18日坐在乐视演播室解说波马,看着出发时选手被照得明晃晃的肩膀,我就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比赛。

 

赛事中的暑热阈值远远低于生活经验

随着比赛的进行,选手身体内的温度升高,如果外界气温过高,体内热量则不易直接散发,体内温度不断上升,体温调节能力在下降,运动能力在下降;水分流失带走大量电解质,体温调节能力严重受损时,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动作失调、意识不清,甚至虚脱、肾功能失调,直至更严重的后果。

温度在25摄氏度以上,专业选手的每公里配速都有可能下降20秒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在高温时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会要求选手降速。然而,为了刷PB,为了赛事设置的前100名甚至500名的奖金,有不少选手并不会选择降速,5月7日的东营马30摄氏度高温,我也有朋友想去刷PB。

根据第一反应的研究,赛事中的暑热阈值远远低于生活经验,当温度大于22摄氏度,湿度大于80%时,马拉松赛事出现热衰竭热射病的综合概率大约在2.2‰,而且出现的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认为舒适的20摄氏度,对跑马者而言,这可能是个潜在风险很大的温度。

 

组委会该怎么应对高温

在中国,组委会特别需要制定高温预警措施,因为我们有比较大量的高温马。

首先,在温度的预报上,建议组委会请气象局出具最为详实的专报。

2016年北马的比赛日气象专报,出发时湿度为90%,10公里、20公里、30公里在一定时段内湿度依次为85%、70%、60%,终点为40%,用这样的数据,告知跑者前半程消耗会很大,尽量保留体力到后半程,而我作为北马的官方领跑员,正是采用了这样的策略领跑。波马对于温度历史数据的统计,也是分赛段的。

(小编没有找到2016年的,供参考~)

其次,在选择赛道之初,就要把树荫、日照时间、日照方向作为考虑因素。

再次,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降温措施。

比如,水站密度加大;水量的计算要考虑到选手使用饮用水浇头降温的这部分消耗;喷淋加密,当然首先得管用,根据风向判断喷淋的摆放位置,实在不行,改装消防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补给站增加防暑降温的补给,比如西瓜等。

的确,有人说国外的高温马也不少,但新加坡渣打马拉松出发时间是早上4:30,并且全程的运动饮料都是冰凉的;芭提雅马拉松,海绵是浸在冰块里的;台湾田中马拉松,当日温度达到30摄氏度,1.2万人的赛事总计消耗了5000公斤西瓜,同时能在补给站吃到冰沙、绿豆汤,领到冰块,更重要的是比赛并未设置奖金。

(图片:芭提雅马拉松浸入冰块中的海绵块)

因此,提前开跑时间,降低比赛的竞技性,也是预防高温的重要措施。

从长远看,赛事需要一套高温预警的标准。美国普遍使用的WBGT预警标准,可以清晰地指导选手该比赛处于何种高温预警等级。而在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的赛道上,都放置着WBGT温度计,纽约马拉松赛时指挥中心每半个小时汇总一次气象数据。

而在医疗站,除大量增加藿香正气水和生理盐水外,还需要更高级别的防暑预案。关于波马赛事,我至少听过3名选手讲述自己经历了冰桶降温的过程,我们在纽约马拉松也亲眼见到了医疗帐篷里的冰桶。

其实,我们早晚也会在赛事中遇到难以抗拒的高温天气,是增加冰桶,还是停赛?这些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先例。去年5月美国佛蒙特马拉松,当根据温度湿度热辐射风力测出的WGBT超过82,超过了安全指南的预警临界值时,组委会在中午12:30终止了比赛,而加拿大渥太华则采用把比赛的赛程缩短10公里。2012年波马在女子选手出发时的9:30,温度已经高达27摄氏度,这一年,对于已经领取了比赛装备的选手,组委会允许把名额顺延至下一年。

 

敬畏高温马

当然,一切的预防措施,都不如多一些对比赛温度的敬畏。

我们都知道东京马拉松保持11年的零死亡率,而东马是我目前跑过的唯一一个全程无海绵无喷淋不提供任何降温措施的大满贯比赛,在东京马拉松出发前,我穿的是薄羽绒服。通过对举办了11年的东京马拉松的温度统计,9:10开跑时的平均温度为6.5摄氏度,领先选手在11:15-11:20完赛,此时的平均温度为10.5摄氏度,而赛事16:00结束时的平均温度为10.4摄氏度。

果冻科技对2016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328场赛事分布时间进行了统计,其中,4-9月有160场赛事,占比约50%,这6个月,温度在5-15度的概率应该是极低的。

再查看日本路上竞技协会2016年的赛历,总计有34场路跑赛事,其中4-9月仅有5场,占比不到15%。而仅2月,就有8场路跑赛事,包括著名的东京马拉松和京都马拉松,而这个季节,日本也并没有春暖花开,也不是风光无限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