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都误解了中国体育最要害的矛盾: 一位资深体育高管之敢言

0
297

图片

本文转自“文化纵横”

原文发表于2021年8月8日

✪ GH | 资深体育产业从业者

✪ 文化纵横(访谈整理)

【导读】在争议中拉开帷幕的东京奥运会,今天终于落下帷幕。此次奥运会在疫情面前彰显了人类的乐观与坚韧,但也显露出奥运与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深刻挑战。本文受访者是深耕体育产业20余年的资深高管,对奥运会体系、现代体育发展与中国体育发展有着深刻洞察。他认为,奥运会受到运动项目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足、国际体育组织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奥运会组织成本高昂等巨大挑战。归根到底,奥运会之变,是世界政治经济变局的一个缩影。

当前,中国奥运成绩有了长足进步。面对西方国家对“举国体制”的质疑,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尤其是清醒认识我们自己。就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而言,欧洲形成了以俱乐部为主导的社会体育发展模式,突出社会性和公共性;美国形成了以学校体育为支撑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职业性与商业性更强。对中国来说,急功近利的商业化,恐怕不利于体育发展。我国体育发展最重要的矛盾,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端发展强劲,但是体育供给能力还存在滞后。这突出表现在为三个困境:竞技体育的结构失衡,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不足,体育发展的盲目市场化。因此,未来的体育改革应以增量改革为主,增强竞技体育对大众体育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政策观察”特稿,原题为《我所看到的中国体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困境——一位深耕体育20余年的资深从业者的思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考。

我所看到的中国体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困境——

一位深耕体育20余年的资深从业者的思考

本次疫情对奥运会的影响

《文化纵横》:本次疫情对奥运会的长期发展有何种影响?

GH:奥运会其实一直在面对挑战。

首先是,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增减。很多项目原本都是欧洲国家上层人士喜欢的项目,比如现代五项。某些项目在今天群众影响力其实很有限,主要靠奥运体系维持自身发展。而现在主流运动,除了足球、篮球、网球、田径、游泳这些还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之外,年轻一代喜欢的运动项目,已经高度多元化了。比如各种极限运动,这些非奥运项目在最近二三十年中已经发展得非常精细化,比如滑翔伞、翼装飞行等,还有各种有动力运动比如牵引滑水,这些都不是奥运会项目,但是对年轻人有很大吸引力。这些自发性的非奥运会的群众运动项目,有着自己的社会基础。比如在浙江有一个办了十年的滑翔伞节,每年能有一万多人参加,全世界体育运动现在有近千种,入选东京奥运的只有33项,选择哪些新项目进入奥运会,是个挑战。

另外,某些职业化程度很高的单项运动国际组织或者职业体育联合会,并不希望奥运会比赛是最高水平、避免冲击其自办赛事,比如足球、高尔夫、网球等。如何协调与相关单项联合会或者职业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奥运会一直是个挑战,3对3篮球进入东京奥运是个很好的尝试,也许室内足球这样有群众基础的单项未来也可考虑。

第二,国际体育组织也面临时代挑战。类似于国际奥委会这样发源于欧洲的传统国际组织,也遇到时代挑战。很多年轻人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己组织协会、自己发展,也不追求被国际奥委会接纳,比如欧美的街舞爱好者能组织起超过万名观众的街舞比赛,他们自己组织、自己收费,完全能自我维持并发展,对于国际体育组织的主动接触不在意,觉得我们自己组织就很好。还有强调个性的欧美滑板圈,在国际奥委会表示愿意接纳这项运动进入奥运会的时候,某些运动员表示不参加,他们只想自娱自乐、代表自己。目前,国际奥委会已经意识到了拥抱年轻人、拥抱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除了更多新项目进入青年奥运会,滑板、冲浪、攀岩也已成为东京奥运和巴黎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

传统的体育的玩法,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诉求是有差异的。现代奥运会是一百多年前基于法国人当顾拜旦设计的理念诞生的,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参赛,与当时民族国家竞争的大背景相关。那是近代欧洲以民族国家为动员核心的时代,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文明竞争”。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他参与运动,就是玩,比如说玩滑板、玩雪板,他就想为自己获得快乐,展示自我。他们自发成立的体育组织,组织活动也是一个很随性、很放松的心态,不想受到太多拘束。因此,在体育方面,新老代际差异比较明显。年轻人可以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分散,因为年轻人成长的社会形态也是分散的

第三,成本挑战。奥运会对于很多国家有吸引力的,对于赞助商也很有吸引力。对于国际大都市来说,例如洛杉矶、巴黎这种大城市,借着奥运会的契机,争取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用于都市更新和改造,奥运会的优势很明显。但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巨大,疫情又大幅减少了奥运会收入,这是奥运会目前面临的大挑战。这使得小国举办奥运会尤其是夏季奥运会的越来越难。而且奥运会比赛项目,如果未来增加的多,减少的少,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这就更增加了主办奥运会的成本和难度。

总体而言,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奥运会,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强国竞争时代到现在的全球化时代,其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都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一直面临挑战,疫情增加了困难。未来关于奥运会的改革可能会加速。图片

中国的奥运会战略

《文化纵横》:西方如何看待中国在奥运会中取得的成绩?

GH:对于中国运动员和中国运动队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欧洲和美国在态度上存在一些差异。美国会有霸主地位被挑战的心态,这是正常的。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一直是交给美国的电视台,很多奥运项目的比赛时间美国人说了算。美国在奥运会奖牌总数上也一直位居前列。

而对于大多数的欧洲中小国家而言,他们在传统项目比如足球、网球、篮球、自行车、手球、水球、排球等项目上一直保持优势,所以他们有体育自信。同时认为奥运金牌榜主要是大国比如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某些欧美媒体对于中国奥运会的成绩会有一些主观猜测的负面报道,都是老生常谈,比如怀疑兴奋剂。

《文化纵横》:如何看待西方人批评的中国体育中所谓的“举国体制”问题?

GH: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某些欧美人对我们举国体制的不理解,需要做好沟通工作。被某些人不理解甚至批评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清醒的认识自己。中国体育“以奥运会为纲”,实际上也只是大约四十年的时间,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后。当时有几项考虑:第一,从国际关系上融入世界体育;第二,从国内来看看,是激发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第三,从现实条件上看,当时体育领域经费有限,将之集中起来,以奥运会为中心来调整体育领域资源投入也是迫不得已。

这种体育发展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射击、举重、体操方面的优势地位已经确立,在田径、游泳、皮划艇等项目也是多点开花,奥运金牌榜长期位居前列,对民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当然,也存在需要改善的空间:首先,体育项目投入和发展主要以奥运会项目为目标,影响对非奥项目的支持有限;第二,发展目标主要是竞技体育,以奥运会为纲,有明确计划和目标,但是对于群众体育这些无法明确化的体育方向则缺乏支持和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单纯用国家主导的体育协会机制来对接群众自发性运动项目,存在低效的问题,这与奥运会项目管理方面的高效形成对比;第三,一些有着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比如足球和篮球,从国家主导的体育协会向市场主导的俱乐部模式的转型过于急切又缺乏基础,导致体制和市场的双重弱点集中爆发。近些年亚洲很多国家的足球水平提高很快。国际足联在布拉特时代提出的发展计划,帮助很多非足球强国如越南、泰国等发展草根足球,结果近年来东南亚的足球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足球更难了。

体育发展的不同模式

《文化纵横》:从职业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角度出发,欧洲和美国都有着比较强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原因何在?

GH:欧洲的职业体育和美国的职业体育有很大差异,更受欧洲人欢迎的团队运动是:足球和橄榄球,加手球、篮球、水球等,个人运动更关注的是网球和自行车,加赛车、高尔夫、拳击和其他奥运项目。而美国人则更有兴趣美式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加足球等团队运动,和网球、高尔夫、赛车等个人运动。

欧洲的大众体育和美国的大众体育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对于奥运体育而言,欧洲大众体育主要靠俱乐部,除了少数尖子运动员可以进入国家训练基地和获得国家提供的工作岗位,很多所在俱乐部收入有限的运动员需要兼职工作以支持其训练与生活。

美国大众体育尤其是奥运体育的基石则是学校体育。大学体育生占美国奥运会代表团的75-80%。大学为体育生提供不菲的奖学金并提供训练设施,并且对于体育生学分要求与普通学生没有区别。

欧洲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体育传统很自豪,即使面对北美职业体育,他们也有一种优越感。例如篮球、高尔夫这些曾经美国的优势项目,现在欧洲对美国是平视,网球等方面欧洲更是将美国远远抛在后面。

有一个笑话:当高尔夫欧巡赛遇到美巡赛,欧巡赛说高尔夫是从欧洲发源的,美巡赛说我们有钱;欧巡赛说高尔夫球在欧洲的历史更长,美巡赛说我们有钱;欧巡赛说,高尔夫球在欧洲是有家庭文化传统的,美巡赛说我们有钱。所以,欧洲人有体育文化方面的自信,而美国人有体育商业开发上的自信

欧洲体育有一百多年的传统,起源于欧洲的市民社会、城市化时代,体现了西欧国家市民社会的自治精神。他们的传统是,先成立俱乐部,然后几家俱乐部共同组织成立公益性协会。公益性主要是体现在哪里?协会必须拿出资金和资源来支持各地的俱乐部的发展、体育项目的普及发展。

比如温布尔登网球赛,温布尔登其实是一个俱乐部,英格兰草地网球俱乐部,俱乐部是由会员组成,首先要对会员负责。会员每年要交会费,支持俱乐部去办一些赛事。俱乐部每年就几百个名额,想加入需要排队。有人退出才能替补进去,才有资格去交会费,交了会费以后才能预约场地去打球。

比如除了英国的欧洲足球俱乐部,大多数都依然受到公共性的制约,即使像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拜仁慕尼黑这样的超级俱乐部,俱乐部主席都不能是某个财团决定,而是必须由会员大会选举。大型财团可以入股,因为现在的欧洲足球市场非常繁荣,具有世界影响力。但是俱乐部始终具有社会公益性,拥有原来的市民社会的基础。除此之外,欧洲各国的联赛,普遍是有升降级制度,不可能今天组织一个俱乐部,明天就去踢甲级联赛,需要从最低级一级一级踢上来。这与北美的俱乐部和封闭式联赛制存在重大差别。

因此,欧洲职业体育比较强是由于有着较强的群众体育基础。欧洲国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启较早的地区,有着相对深厚的物质条件基础和丰富的市民社会传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公共性的体育组织,呈现出贵族运动逐步大众化、普及化(例如高尔夫),以及大众运动逐步规范化、专业化(例如足球)的两种趋势。

与欧洲职业体育主要依靠俱乐部不同,美国职业体育主要靠职业联盟。除了少数几个俱乐部是靠几万名会员的支持组成的。美国大多数球队是属于私有,投资人可以直接购买俱乐部,然后进行商业运作。比如NBA的很多职业俱乐部就是财团或私人所有,然后雇佣专业管理团队和运动员。美国职业联盟比俱乐部更强势。美国的职业体育联盟与俱乐部是职业体育与商业运作的高度结合,他们并不像欧洲的俱乐部那样需要培养年轻人、支持群众体育。美国职业体育的基础,是学校运动尤其是大学生联赛制度加社区运动,职业体育从这些基础中选取运动员、选取人才。

在美国的学校里,女生的第一大团队运动是足球,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美国的女孩参与足球运动。足球训练是很多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日常。周末去参加足球比赛,也是很多美国女孩的生活方式。而橄榄球是美国学校男生中也是美国职业体育的第一大运动。不惧竞争、敢于对抗,代表美国精神,也贯彻在他们的体育教育、社区运动之中。

在学分相同的情况下,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有优先被录取的特权,美国人对于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好大学也没有太多异议,有争议的只是你是不是真的有水平。崇尚体育,是大多数美国大学的传统。常青藤本来就是体育联盟。美国的大学生联赛制度很成功,为美国的各大职业联赛和奥运会提供了足够优秀的运动员。比如NCAA,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它是由美国千百所大学院校所参与结盟的一个协会。每年举办的各种体育项目联赛,不仅在美国大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也是当地社区生活的一部分。美国现有8座十万人以上的球场全部是美国大学橄榄球队的专用主场。

 中国体育发展遭遇到的困境

《文化纵横》: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GH:首先,从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会比赛成绩来看,中国一直位居金牌榜前列,不过,这里有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间。比如,我们比较强的女子项目居多,因为女子项目的参与者和竞争者相对较少,可以靠短期集训能把成绩迅速提高。而男子运动相对比女子项目弱,因为男子运动往往需要庞大的参与者群体作为基础。

其次,我们的青少年培养,面对时代挑战。在坚定支持专业队选拔和培养工作的同时,协会对于大众体育尤其是非专业队体系的青少年体育发展需要更重视、更有规划性、科学性。欧美协会作为公益性组织,将大量预算投入到运动普及与定期组织业余和青少年赛事。每个星期各地区都有各级协会专业组织的、公益性的、面对大众和面对青少年的各级别赛事,业余与青少年运动员和俱乐部有随时更新的积分榜,积分榜上水平类似的青少年球员比赛有效促进其发展。

目前大多数国内大众赛事和青少年赛事都是由商业机构商业化运营组织,并且赛事数量有限,级别少。由于缺乏有公信力的业余和青少年球员积分榜,参加比赛的青少年水平经常参差不齐,锻炼效果有限。

另外,对于业余和青少年运动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比如我们的青少年体育中,以前有一些非常不好的现象,为了获得公共资金支持,虚报年龄,某些地方虚报青少年年龄比实际年龄小3、4岁,以大打小,很容易出成绩,但是一到成人比赛,就现形了。还有某些教练主动教青少年运动员如何在信任制比赛中的耍赖“绝招”,一到有成人赛同样不管用了。这些方面一直缺乏严厉的追责机制或追责效果,导致屡禁不止,损害的是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

最后,盲目的市场化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的职业俱乐部,形式上像欧洲的,但是与欧洲相比又太商业化了,偏美国化,缺少欧洲俱乐部的公共性和社会化的一面。外形上看着像是欧洲的形式,里面的运作又像美国但又缺乏美国强大的学校运动基础。

资本是短期逐利,而运动员的培养是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周期,体育过于商业化不利于体育的发展。就像欧洲和美国的经验揭示的,培养体育人才、提供体育发展水平,需要一些社会化力量、公共性资源。而公共资源投入不是大量建立成本高、使用率有限的大型体育场、体育馆,而是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大量学校和单位运动场馆经常性对社会开放),和新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群众体育发展中心。更重要是需要培养大批专业的学校和社区体育教练。图片

中国未来的体育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增量改革更为重要

首先,需要打开思路,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坚持我们对奥运项目的举国体制,除此之外,需要走增量改革的思路:对于非奥项目的发展可以放开,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高效。

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历史积累有深刻关联,需要一定的社会财富基础和社会组织基础作为支撑,还需要一定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走向全面城市化、工业化的时间段相对比较短,硬性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是肉眼可见,但是,像体育教练队伍、学校专业体育教育、体育传统文化这种软性的社会基础条件的改善还需要加强。现在我们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城市地区大城市居民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接近西方社会的消费能力,现代体育大发展的需求端已经开始显现,体育供给能力则存在滞后。现在,我们很多城市青年,尤其是一线城市青年的运动兴趣以及和欧美的热门运动具有趋同的态势,滑板、轮滑、潜水、攀岩、登山等运动已经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这是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

政府、社会和市场是一种三元关系,相互协作也相互制衡,单靠谁都不行,单靠两方也容易出问题。体育项目的繁荣来源于参与性,你必须真喜欢、真参与,必须吸引大批爱好者真喜欢这个运动,共同完善游戏规则,发展协会或组织来发展这个运动,对于非奥项目、新兴体育这一部分,可能需要做一些增量改革。不能和奥运项目和职业赛事一样进行管理,而是需要寻找一些新的管理方式,比如对于一些新兴运动,在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之前没必要非要先设过高门槛,更不能直接把它发包给企业纯商业化运营。对民间爱好者组织得比较好的赛事、建议协会进行有公信力认证和科学化的管理,促进很多项目的先健康发展起来。

(二)增强国际体育话语权

其次,在国际体育交流方面,我们的能力需要加强,不是简单的“向国际化靠拢”,而是要了解现代体育的玩法,包括体育项目的现代化、普及化以及提高我们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话语权

欧洲人把他们的传统运动都保留在奥运会中或者发展出职业赛事,每个项目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规则标准,比较科学的训练标准,在全世界推广。日本人、韩国人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日本人把柔道甚至空手道已带入奥运会,韩国人更是把跆拳道推广为世界大众运动。其实论实战性跆拳道不如综合格斗或者拳击,但是,由于制定了明确的规则体系,跆拳道发展很快。再比如,起源于一百多年前美国大学生美式橄榄球比赛的啦啦操,美国人成立了一个国际啦啦操协会,只用十几年年时间,发展了一百多国家会员组织,并且被国际奥委会所认可。现在,泰国人也在研究学习这种国际规则体系,开始将泰拳世界普及化。

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有着丰富传统的武术运动,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重新组织。在进入青奥会后,如何推动中国的传统运动进入奥运会并推广到全世界,是个挑战。

我们需要大批既懂中国国情与文化、懂得国际体育规则体系建设和普及化的人才并且会多门语言的人才,以提高我们在国际组织话语权。很多国际体育组织,你去总部一看,办公室里就三四个或十几个工作人员,但是每个人工作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很强,国际组织的运作其实很高效。

懂得国际规则有助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孙杨事件,本来是一个程序上可以有很多空间争取的事件,最后由于缺乏对国际体育规则的合理运用,结果呈现出非常不利的后果。奥运会和体育运动有自己的规则标准,哪怕你觉得规则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是,只要你参与到这套游戏之中,如果不能改变规则,就得严格遵守规则。

(三)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最后,在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领域,需要做一些长期的工作。

无论是盎格鲁传统,还是普鲁士传统,长期以来对于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都是社会的基本共识。比如,英国的哈罗公学,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现在中国的很多私立学校、超级中学也在模仿它,学习很多教育理念,但是,却没照抄别人的体育教育。欧美任何一所公认的好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都是极为丰富和发达,比如哈罗公学给学生提供一百种运动项目的选择,无论是专业场地、装备还是教练,这其中还包括很多非常小众的传统运动。

一百多年前日本人把Sports翻译为汉语“体育”,我们后来引进来,强调的就是锻炼身体是对人的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的体育教育需要更加专业化和更多样性的选择,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适合的运动肯定是不一样的。

学校的体育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跑跳投加跳操,缺乏专业的单项教练与教育大纲,把青少年体育专业化培训全都交给市场,加上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缺乏公共利益导向的社会组织支持,造成的问题很严重。市场化机构不是公益机构,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导致国内体育培训费用堪比文化课培训,接受高水平训练的非专业队青少年家庭需要付出的高额成本,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高。某些青少年体育培训成为奢侈品,导致接受系统训练的青少年群体其实非常有限,一些影响力比较大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网球,其实基础并不强。

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代更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年轻人。过早强调应试教育,对户外运动的不重视、不专业,造成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小学近视率常年世界第一,而且是一代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堪忧。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个挑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