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路跑圈人气课程《路跑赛事管理训练营》首度在线“橙”现!

0
354

(全文约1825字,需要阅读6分钟左右)

4年连续举办15期

近400名优秀的赛事组织者从这里走出

2020年8月

橙光线经典课程《路跑赛事管理训练营》

首度在线“橙”现!

首期在线课堂,我们迎来了开营以来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学员团队,也是学员担纲角色最多的一次赛事管理课堂。他们中,有赛事策划者、有赛事运营者、有媒体管理者、有政府关系协调者、有志愿者管理者…年轻的后浪和大神级讲师,一起创造了思维碰撞、脑力激荡的6天难忘课堂。

办好一场马拉松赛事,首先你要做到“文”“理”兼修!

来自石老师的灵魂三问

纽约马拉松口号“IT WILL MOVE YOU”,从哪几个角度与跑友共情?

为什么同为六大满贯赛事,波士顿马拉松不能产生世界纪录?

在赛道5公里与10公里处,补给站备水数量如何计算?

这些关于马拉松赛事的“阅读理解”和“奥数”题,其实都是办好一场赛事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学员这样说

👉 在第一天的课堂,最大的收获就是每一个选手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沉淀下来成为赛事的品牌价值。

👉 原来补给不仅要考虑参赛人数,温度、距离等都是重要的变量。

👉 学会了赛道距离测量的规范,记住了沿途标志的最佳指示高度,更了解了赛道最后100米的设计和管理对选手有多重要。

既深入解说经典案例,也犀利剖析失败案例,通过对比,更深刻理解赛事重要环节的组织和管理。

学员这样说

👉 通过纽马的起终点设计,知道了没有不适合的地点这一说法,任何空间都有不断优化的可能。

👉 “东马的43公里“,让我理解远端引导的概念,我们还有很多可以为跑友做的事情。

👉 柏林马拉松的案例,让我看到在集结区流线长度的重要性。

👉 这次课最大的收获是一次性接触多个案例,看到很多潜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看到有那么多人在为更好、更专业、更科学地办赛,在共同努力和进步。

彩蛋!东马陈丽颖老师和人气小姐姐“翅膀”,首次系统分享志愿者管理流程和方法。

东京马拉松组委会凭4人之力,是如何管理当日1万多名志愿者的?答案都在细节中。

学员这样说

👉东马小组长的选拔方式让人很震惊,ICEBREAKING等精巧活动的设计,让志愿者有存在感参与感,也为东马系统培养了后备人才。

👉 在东马看来,志愿者不只是来为赛事服务的,志愿者也是赛事的一部分,是和选手一样的赛事参与者。所以组委会很重视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 志愿者招募介绍文案给我很深刻的印象,非常有召唤感,认知感,国内的资料一般做都比较简单枯燥。

精心设计、环环紧扣的教学程序,多种小程序上阵辅助。同步文档编辑,实时分享讨论,课后小组作业,麻辣点评一个都不少。

👉 杜同学:课后作业石老师的点评能针对性地指出我们方案的不足,并告诉我们如何优化和改正,非常全面和详细。线上非常重视和学员的互动,参与感很强。

👉 孙同学:这次线上教学,无论是技术助教还是班主任,还有石老师,大家都全力以赴,和线下课程差别不大,我还是很适应的。

北京、东京、上海、重庆、无锡…同窗6日,让我们来一个美颜同“框”情!互相激励、紧密合作的学习经历,值得一个诚意满满的毕业典礼来纪念!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专业背景,各有擅长领域。和大神老师的思维相互激荡,互相启发,每日今句不断!

在大规模路跑赛事全球性停摆的艰难时刻,有人悲观失望,有人被动等待,也有人朴素地选择学习充电。看看我们的同学,都有哪些收获。

👉 张同学:把一切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能确定的事情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东马的管理方法给我深刻印象。

在以往的工作中,忽略了赛事与社区的关系。作为城市活动,赛事应该注重与居民互动,让市民一起参与和享受比赛。

👉 夏同学:这是我的第一次线上课,觉得非常好。又节约时间又节省差旅费,而且和大家的交流完全没有差别。

志愿者系统是赛事中一个非常庞大的人力管理体系,思维方式管理方式与赛事其他部分截然不同,是每一个赛事管理者的必修课。

👉 孙同学:深入的学习,为日后工作打下框架和基础,完成从“懵“到“清醒”的突破。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快进入角色,做好赛事品牌工作。

👉 杜同学:6天学习受益太多。最主要是领悟了要从跑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选手服务,指示牌设置,这些细微之处都应该从跑者感受出发。

志愿者也是赛事参与者的一部分。要认真思考,他们为何而来,他们想做什么。

👉 吴同学:在之前大赛暂时停止的情况下,参加了这样深度的学习,在学习中对比自己以往的工作,反思和沉淀,收获很多。

👉 江同学:6天的课程,不仅更加全面了解了马拉松赛事各个方面,还获得了大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加持,今后的工作中不会再被动执行,管理和思维能力都会上一层楼。

做好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情怀,更需要让情怀落地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对细节一个一个精准的把握,更需要有全局的视野和与选手共情的能力。

6天的课程结束了,期待同学们能在实践中,不断重温演练课堂所学,为中国的跑步爱好者呈现一场又一场精彩赛事!